行业资讯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【金融要闻】抢看!央行发布最新数据!

点击次数:173 次  更新时间:2024-11-12
11月11日,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0月金融数据。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梳理数据要点如下:
1. 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
10月末,我国社会融资存量403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7.8%。
2. 广义货币M2增速回升,稳增长力度明显加大
10月末广义货币(M2)余额309.71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。
3. 狭义货币M1增速有所回升
10月末M1余额63.34万亿元,同比下降6.1%(上月同比下降7.4%)。
4. 信贷投放总体平稳,支持经济作用持续显现
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.52万亿元。截至10月末,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54.1万亿元,同比增长8%。
金融总量增速稳中有升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关注到,过去两个月里,广义货币供应量(M2)增速继续企稳回升,过去两个月累计升高1.2个百分点。
对此,应该如何理解呢?有业内专家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。
一是债市和理财资金开始向存款回流。近期人民银行出台了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,有效改善经济预期,市场信心提振,资本市场回稳,投资者风险偏好由避险情绪主导转向更为积极的资产配置。
二是银行向证券、基金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增加。随着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两项工具正式推出落地,商业银行向非银机构的融资增多,既促进了银行与非银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,增强金融市场流动性,同时也对派生增加M2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。
三是财政支出加快,财政存款更多转化为企业存款。随着财政支出节奏加快,稳增长逐步加力,带动实体经济部门存款同比增多。
此外,狭义货币M1增速有所回升。10月末M1同比下降6.1%,这也是该指标今年以来第一次增速回升。
“M1增速边际回升,既反映出增量政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,经济活动企稳向好,社会信心有所改善,也受益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。”业内人士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分析称,随着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撑效应进一步落地显效,M1增速有望企稳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关注到,央行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,对货币供应统计体系进行了专题分析,预计相关统计口径调整优化后,M1统计还将更加完整、科学,能更好适应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态势。
盘活存量信贷取得成效 贷款投放效率进一步提升
对于社融增长,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在去年的高基数下,今年的社融增速保持了较快增长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梳理发现,2023年10月,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政府债券新增1.56万亿元,比2020-2022年的同期均值高1.1万亿元,明显超出季节规律。
“这主要是由于去年10月开始加速发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,当月新增逾1万亿元,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等存量债务,推高社会融资规模基数,对今年10月同比增速产生了下拉效应。”业内专家对记者解释,信贷增量短期内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化债的下拉影响,存量贷款中部分融资平台债务被偿还或置换;但长期看,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,更有利于“轻装上阵”发展实体经济,对于纾解债务链条、畅通经济循环、防范化解风险等都有积极效应。
信贷数据方面,据有市场机构估算,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贷款发放量超过110万亿元,比2023年同期多近8万亿元,比2022年同期多近20万亿元,回收量和新发放量都在同步较快增长。“这从侧面反映出盘活存量信贷资产取得成效,贷款投放效率进一步提升。”业内人士表示。
此外,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,信贷结构持续优化,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成效持续显现。10月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走低,10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5%左右。“随着企业融资成本下降,经营信心出现恢复,投资活动也有改善。”有业内人士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信贷结构持续优化 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底色更足
总量之外,信贷结构特点也得到颇多市场专家关注。
“近年来,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,信贷结构也相应增减调整。传统领域信贷需求整体收缩,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等新动能加快形成,虽然短期内难以补足信贷增长的缺口,但也在加快补上。”有机构人士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。
《金融时报》记者了解到,截至10月末信贷结构出现了不少亮点。单位中长期贷款109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4%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贷款余额为4.23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6%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21%;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3万亿元左右,同比增长15%左右;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。
上述成效离不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积极引导。多位受访专家都提到,传统观念里货币政策仅是总量工具。但在近年实践中,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主动补位。“目前,结构性货币政策已经发展成为支持重大工程、重点领域、薄弱环节的重要工具,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与财政政策配合,作用日趋凸显。”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解释,随着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,未来金融资源将更多流向重大战略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会更足、成色会更亮。

不过,也有业内人士提示,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非是万能的,面面俱到实际上就体现不出重点结构的支持,很多实体经济领域本身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解决,不必然需要专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解决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适当的激励作用,根本上是要激发市场活力,引导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主动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,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循环。

来源于:金融日报

027-51158088 13071269715
027-51158088
1751658887@qq.com
武汉和平大道980号杨园新村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武汉速安达建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  鄂ICP备17027503号-2 技术支持:珞珈学子
130-7126-9715
网络经济主体信息